成本怎降低 補貼怎到位 上網怎優惠
垃圾發電三難題亟待破解
廣州首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近日已正式啟用。廣州1每天上千噸生活垃圾變廢為寶、焚燒發電。
坐落于白云區龍歸鎮永興村的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是廣州市重點工程項目之一,總投資7.25億元。李坑一期工程已在今年6月試運營,日處理垃圾1040噸,每小時可發電21兆瓦,每天發電量約能滿足10萬居民的用電水平,年發電量1.3億千瓦時,日均發電約36萬千瓦時。根據規劃,二期工程將于2010年建成投產,屆時該發電廠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生活垃圾6000噸。廣州市市容環衛局局長呂志毅介紹,未來廣州市九成垃圾將用于焚燒發電,既節約土地,又增加電力供應。
垃圾為什么能發電?垃圾如何發電?在廣州首家垃圾焚燒發電廠落成之際,廣州市市容環衛局特邀了200名市民參與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目擊垃圾發電的全過程:
數以千噸計的垃圾被運到廠后,首先要用地磅稱稱“體重”.然后被卸到一個大型垃圾坑中。垃圾在坑內發酵,脫水后。由吊車送入焚燒爐內燃燒。據工作人員介紹.當垃圾的發熱值大到一定程度時,就可自燃。但由于廣州的垃圾濕度較大,熱值未算最理想,因此在焚燒垃圾前,需要噴油助燃,不過啟動完畢后.爐內的熱風即可使垃圾充分燃燒。現場看到.垃圾坑與送風機是連通的.垃圾的異味被送風機“趕”入溫度約800~900qC的焚燒爐后就會分解為無臭氣體。而分離出來的灰渣,將通過化學工藝固化,不致四散飛揚。
“燃燒的火焰及高溫煙氣”經過特別的裝置后。會轉化成熱蒸氣.再經過多層工藝轉化成電能。新電通過工廠架設的輸電裝置.可迅速并入大電網。
據專家介紹,目前國內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大都采用BOT方式運營。由于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設資金,一期工程由廣州市政府負責投資,所以整個項目采用國際另一種通用模式O&M方式即政府投資、專業公司運營。此次入選李坑垃圾發電廠運營管理的是全球最大的環保產業集團“威立雅”下屬子公司,專業管理技術較有保障。
有關人員介紹說,雖然廣州垃圾濕度大會使項目運營費用較高,但基本與垃圾焚燒賣電的價格持平。
廣州市環衛局表示,目前廣州的垃圾處理項目運行費用大部分源于市民繳納的垃圾處理費,收費標準是每戶每月5元,外來人員每月1元,未來這項新設施投入,不需老百姓增加任何負擔。
其實管理和收費并不是垃圾發電的根本難題。
迄今為止,中國已有深圳、珠海等15個城市的20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建成并投入運行。目前經濟效益大都馬馬虎虎,有的甚至虧損。廣州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未來將遭遇哪些難題?據專家分析:難題一發電運行費如何降低
由于南方雨水多,廣州的生活垃圾濕度較大,熱值低,為充分燃燒,需每天添加數以噸計的燃油。同時,由于垃圾分類情況不理想,生活垃圾成分復雜,使得垃圾熱值不均。這些因素必然導致發電成本大幅提高。難題二處理補貼費如何保證
垃圾處理費補貼和上網電價收入是垃圾發電廠成本補償和合理利潤的主要來源。但目前很多城市的垃圾發電項目、垃圾處理補貼費標準一直沒有明確政策指引。廣州雖已開始征收垃圾處理費,但由于各種原因,收費率一直不高,這有可能影響到未來垃圾發電項目的正常運行。難題三上網優惠費如何落實
國家有政策規定:“采取措施支持綜合利用電廠生產電力和熱力”,如“對并網的機組免交小火電上網配套費”。但由于各種原因,許多垃圾發電廠的上網電價并無優惠。
這三大難題,廣州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將如何解決,我們將拭目以待。
電力環保 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