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下一步研究重點應向高層次發展
國內運用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投入運行的20余項脫硫脫硝工程。經過近2年的考驗,脫硫效率高、經濟性好,并實現了脫硫脫硝同時進行,完全達到當前國際水平。5月20日由中華環保聯合會在太倉舉行的“中國電力煙氣脫硫脫硝產業化發展及促進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推廣應用”高層研討會上,以中國工程院院士任陣海為首的環保專家一致認為,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脫硫脫硝技術已經成熟并開始走向產業化發展道路.完全可以滿足我國大型火電機組“十一五”煙氣減排指標的需求。專家建議,我國“減排”技術,下一步應加強監管力度。加大管理方式的改革,并向脫汞、脫鉛、脫超細粉塵等方向發展。
據國家環保總局科技委秘書長尹改介紹,截至2005年,我國生產研制脫硫脫硝技術設備的企業,已近60家,且已基本形成研發、設計、工程管理3大平臺。
記者在江蘇國華太倉發電有限公司看到.江蘇蘇源環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多年潛心研究的基礎上,實施的2005年度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及2004年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大型火電機組煙氣脫硫、脫硝核心技術——012_WFGD/SCR煙氣脫硫工藝技術,對脫硫脫硝的過程工藝、關鍵設備、系統集成及優化、工程設計及項目實施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構建了研發、設計、工程管理3大平臺,并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以精準優化、個性化、集成化為特點的OI系列技術,一舉突破了國內尚未掌握大型火電機組煙氣脫硫脫硝核心技術障礙。經國內第一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第一個完全由國內工程公司自己建設的脫硫脫硝示范工程,在太倉港環保發電有限公司~期2臺135兆瓦和二期2臺300兆瓦機組以及國華太倉2臺600兆瓦機組一年多的運行證實。裝置一次投運合格率達100%、脫硫效率95%以上、鈣,硫小于1.03、石膏純度大于90%;脫硝效率大于90%、二氧化硫氧化率小于1%,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際水平。裝置總投資比國外同等水平的裝置降低15%一20%,建設周期縮短了3—5個月。國華太倉煙氣脫硝系統成功運行以后,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達2850噸,僅此一項,每年可節約環保排污費200萬元。據介紹,目前利用0ILWFGD/SCR技術實施交鑰匙脫硫脫硝工程已達13個,裝機總容量達8240兆瓦。
專家認為,我國目前的脫硫脫硝技術完全可以滿足“十一五”減排指標的需求,但是現在國內市場競爭激烈、管理不規范、認證資質太亂,為此,專家們建議盡快實現在線檢測,規范資質認證,遏制惡性競爭、制定科學的招投標管理規范,同時建議建立后評估制度。專家認為,在我國脫硫技術基本過關并實現了脫硫脫硝同時進行以后,下一步應在不斷完善,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將研究的重點逐步向脫汞、脫鉛、脫超細粉塵等方面發展。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