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就是好的嗎?規模就能決定效益嗎?
也許是,但并不全是,這要看對誰而言。“熱電廠并非越大越好,建設節能社會絕對不能以大小論英雄,而應以效率論高低。”針對目前很多人認為要搞熱電聯產就必須建設大型熱電廠的現象,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王振銘呼吁。
王振銘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作為一種分布式能源.熱電廠的供熱輸送半徑不能太大,因為遠距離輸送熱能損失比較大。受供熱需求的局限,建造熱電機組的容量不能太大,機組大了綜合熱電效率不會提高,有的反而降低,這一因素決定了熱電廠建設只能根據需求采取適度規模的方式,這樣才能保證其節能效益。
但也正是由于規模“小”,熱電廠經常被與明令淘汰的“小火電”混為一談,被列為關停對象。“我們不是小火電.這一點必須要弄清楚!”浙江、江蘇等省熱電企業負責人焦急的呼聲反映了熱電企業遭到“誤傷”的現實。
在我國熱電企業發展較好的浙江省,公用熱電廠最大的單機容量為2.5萬千瓦,2005年底.浙江省6000千瓦及以上非統調熱電企業的平均熱電比為336%,平均熱效率為58%,遠遠優于國家規定的熱電比100%、熱效率45%的最低標準。浙江省經濟貿易委員會電力處吳光中副處長表示,20萬一30萬千瓦的熱電機組在浙江并不適用,短距離內沒有那么多的熱負荷,而如果供熱半徑過大,損耗也就大了,效率就會降低。再者,規模電廠雖然單位發電煤耗低,但長距離傳輸的線損不容忽視。
“熱電廠的建設必須要以熱定電,根據熱負荷的大小和性質決定供熱機組的容量,以保證節能效益。中國的南北差距大,經濟發展、氣候條件各不同,要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盲目追求規模。”中國能源網信息總監韓曉平說。
除了被與“小火電”混為一談外,中小熱電廠也未能和省級電網以上的大電廠一樣享受“煤電聯動”等優惠待遇。為此,專家呼吁,國家能源政策不應以大小規模論優劣,而應以效率論高低,不能因為熱電廠規模小而不重視,應該堅持“效率為本、節能為先”。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