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世界石油、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全球發電能源構成正出現重大轉變,.煤炭將重新成為新建電廠的首選燃料。
據報道,全球最大的三家發電設備制造商——法國的阿爾斯通、德國的西門子和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近日分別作出了類似的結論。阿爾斯通和西門子的預測顯示,未來10年內發電設備訂單平均每年為120000兆瓦,金額為500億美元,其中40%為燃煤機組,而燃氣機組所占比率將降到25%至30%。阿爾斯通發電部總裁認為,電力市場結構將發生根本改變,燃料正從天然氣轉變為煤炭。通用電氣公司也表示,預計發電設備訂單會出現“更為均衡的情景”,天然氣遠不像近年那樣占據主導地位。
統計表明,1997年至2001年間,天然氣是世界各國發電的首選燃料,為60%至70%的新電廠所采用,而使用煤炭的電廠僅為20%至30%。2005年,發電燃料轉向煤炭的趨勢初見端倪,在120000兆瓦的發電設備訂單中,只有20%至30%為燃氣機組。據分析,這一轉折的出現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市場擔心天然氣價格不斷上漲以及供應安全問題,最近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天然氣定價之爭更加劇了這種憂慮。目前許多亞洲國家還缺乏穩定的天然氣供應渠道,而未來10年內,半數新電廠訂單將來自這些國家。為了保證能源安全,這些國家將增加燃煤發電機組的比例。二是目前減少燃煤電站排污量的新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使得燃煤發電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大大減弱。
以英國為例。能源科學領域,英國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尤其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清潔能源研究與開發方面具有優勢。作為島國,英國對氣候變暖和海平面上升十分敏感,對控制溫室氣體和碳排放也格外重視,目前已經研發出碳減排的技術組合,也稱“綠色煤炭技術”或“清潔煤技術”。運用這一技術可以減少碳排放50%至60%,使利用煤炭發電對環境的影響達到燃氣機組的水平。由于煤炭價格相對便宜,因而清潔煤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為了減少碳排放,英國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時,還在研究開發碳的收集和儲存技術,即分離出大型工廠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儲存在地層中。據報道,這一技術可減少85%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為使用煤炭等化石燃料提供了新的選擇。英國計劃到2030年,將60%的碳排放收集、儲存起來,環境部部長艾略特·莫里最近指出:“碳減排技術屬于創新技術,是其他減排方案的必要補充。”
當前世界發電燃料再度轉為以煤為主絕非偶然,而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清潔煤技術的研究發明,使煤炭利用更加環保、更為經濟。這不僅是產業界的重大轉變,更證明了科學技術對于世界能源利用的推進作用。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