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確定的11個重點領域和68個優先主題中,能源列于首位,確定的27項前沿技術中包括4項能源技術
從最近幾年來出現的拉閘限電、油價飛漲,到最近一年之內的《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實施以及配套措施的出臺,再到最近一段時期內的煤電價格之爭,所有這些風向標均指向了事件背后的主角——能源。而在近日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中,能源又位列國家在未來15年大力發展的11個關系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之首。從市場的波譎云詭到政府的首位優先,貫穿于能源背后的也許正如一位業界資深人士所評論的那樣:“能源問題能否得到妥善解決,直接關系到中國未來15年的經濟發展,更長遠地來說,關系到中國所確立的本世紀中葉跨人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一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為能源危機提供科技支撐
在《綱要》中,能源被列入11個重點領域之首,工業節能、煤的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規?;_發利用等5個未來能源突破點被列入68項優先主題之中,有關專家表示,這與能源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有關,也表明了國家要解決這個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的決心。
與能源優先相對應的是當今經濟社會發展中能源問題的突出。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大量高能耗企業的上馬,導致了我國目前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結構不合理、能源效率低下。此外,由于一次性能源以煤為主,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對環境更是造成了嚴重污染。能源問題可以說已經牽動著中國人乃至國際社會的神經,能源的安全與清潔更是關系到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安全。
“我國一次性能源的消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如果不進行科技創新開源節流,我國2020年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將超過55%,天然氣的進口依存度將達25---40%。”對能源問題非常關注的清華大學原校長王大中院士認為,《綱要》將工業節能、煤的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規?;_發利用列為優先主題,將大型油氣田及煤層開發、新型核電站列入16個重大專項將為解決未來可能出現的能源危機提供科技支撐。
為可再生能源帶來發展機會
今年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僅僅40天后公布的《綱要》中又把“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規模化開發利用”列為68項優先領域之一,在國家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看來,這將從技術上為可再生能源能與常規能源進行競爭提供了機會。
“從‘八五’到‘十五’期間,國家也提出了發展可再生能源,但力度不夠,相應的行業市場也沒有形成,但這15年為我們保留了一些行業專家,也出了一些成果。”秦海巖認為,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給予的重視程度如何,對行業發展將有直接的影響。而這次《綱要》專門把可再生能源列入未來15年要大力突破的方向,說明了國家在能源危機下對可再生能源的重視,以及開發可再生能源的決心。
“《綱要》鼓勵在技術上要實現自主創新,通過技術開發把可再生能源產業帶動起來,這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秦海巖同時還表示,可再生能源列入優先發展領域還傳達了一個信號,“國家將會在資金上給予支持,這對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P>
采用先進技術。引導全社會節能
《綱要》把節能優先作為一項能源利用的重要原則提了出來。按照《綱要》的思路,在今后15年中,要堅持節能優先,降低能耗,攻克主要耗能領域的節能關鍵技術,積極發展建筑節能技術,大力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和終端用能效率。
節能要重視起來,這與我國能源效率偏低的情況有關。有關專家以2003年為例分析認為,當年我國GDP占全球的496,而實際上消耗了全球原煤產量的31%、鋼鐵的27%、水泥的40%,GDP能耗分別比美國、歐盟、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高2.3倍、4.5倍和8倍。從單位產品能耗與通用耗能設備的能源效率來看,我國能源效率偏低的情況就更加突出。
專家還表示,《綱要》把節能也列入優先領域,并提出要加大節能技術的研發力度,這將為實現有效節能提供技術上的保障。除了依靠科技進步來提高能效外,還要注重形成一個引導全社會節能的氛圍。
自主創新為能源未來提供保障
《綱要》表明,在未來15年,自主創新將成為貫穿我們國家科技工作的指導方針,也就是要從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出發,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對于能源來說,自主創新也為中國能源的未來開辟了新的領域并在技術上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在《綱要》重點安排的8個技術領域的27項前沿技術中,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分布式供能技術、快中子堆技術以及磁約束核聚變等4項先進能源技術被列入其中。有關專家表示,能源科學和技術重新升溫,為解決世界性的能源和環境問題開辟了新的途徑,而未來能源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是經濟、高效、清潔利用和新型能藏開發,《綱要》重視能源前沿技術的開發,這表明在能源危機的面前,我們國家將投入更大的資金,加大能源技術自主創新的力度。
國家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作為瞄準未來的前沿技術,這些能源新技術更多強調的是前瞻性、先導性和探索性。中國能源問題要解決,不僅要在常規能源開發技術上取得突破,更要跟上世界能源前沿技術的腳步,通過自主創新來解決能源問題。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