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05能源中國
2005年是我國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非常有利的一年。政府積極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能源界也積極尋求出路,開闊視野,積極發展能源合作。中國政府在2005年為國民經濟和能源發展做出了一系列工作:
●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減排的《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
●國家能源領導小組成立,溫家寶總理任組長,統領協調中國能源行業。
●國務院出臺《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支持民營經濟參與能源與城市基礎設施等項目的投資建設。
●中國領導人全面展開“能源外交”,訪問亞非拉和北美多國,積極融入世界經濟主流。在中國制造業和市場需求拉動下,以全球資源維持全球共同經濟繁榮的新格局正在建立,共同發展進步的目標正在實現。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于2006年1月1目正式公布實施。《可再生能源法》的制定與通過,前后歷時兩年,時間之短,充分體現了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充分認識和重視以及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的迫切性。
●國家發改委啟動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在“十一五”實現:1.節約和替代石油3800萬噸;2.窯爐節煤3500萬噸;3.熱電新增機組4000萬千瓦,節煤3500萬噸;4.余熱余壓節煤266萬噸.年利用煤層氣瓦斯10億立方米:5.電機節能200億千瓦時;6.系統優化降耗;7.公建節能50%,建筑節能5000萬噸標煤:8.綠色照明節電290億千瓦時;9.政府節能20%;10.節能監測與完善節能服務。
●新一屆政府在上臺之后,特別強調“走出去”,到國外去購買油田股權,逐步建立境外能源生產供應基地。
中國推行“走出去”戰略,盡量做到多方位,但是也有重點。近期的重點,是放在周邊國家。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及其他中亞國家油氣蘊藏豐富,相對說來,西方資本影響力、較弱,而且這些國家與中國政治關系比較友好。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借鑒美國、日本的經驗,研究成立“海外石油開發協會”,以幫助有關公司,一起參加國外某個項目,各自發揮優勢,實現利益共享。中國能源企業積極“走出去”。參與全球能源開放,通過增加全世界的能源供應來保障中國的能源需求。
●中俄能源合作加深,普京總統表示:泰納線將先通往中國,年運2000萬噸油至大慶。在中哈石油管線和中俄天然氣管道項目上,雙方合作都在進展之中,俄羅斯正在逐步看清,在能源全球化格局下,中國將是其資源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市場。
能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物資。經濟、能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目標的重要前提。在中國很久以前就開始開發和利用自然界中各種形態的能源,但是能源的社會化和大規模的商業化開發和利用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才真正開始。
據《中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1999白皮書》統計,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的能源生產總量和消費總量在不斷增加。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949年,全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為2400萬噸標準煤,隨著社會生產的需要和能源開發技術的提高,能源生產總量和消費總量迅速提高,到1996年,我國的能源生產總量達到13.1億噸,消費總量達到13.9億噸,逐漸形成了以煤炭為主,多能互補的能源生產體系。其中煤炭占75%,石油占17%,天然氣占2%。一次電力(水電、核電、新能源發電)占6%。
長期以來.人們只注重能源的開采和利用.而忽略了能源的有限性。盡管中國地大物博,但能源的總量是有限的。在短期內。現有的能源能夠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長遠來看,各種問題便凸顯出來了。
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一方面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首先,雖然中國能源總量居世界前列,其中自然資源總量排世界第七位.能源資源總量約4萬億噸標準煤,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中國人口眾多,能源資源相對匱乏。我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21%,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占世界儲量的
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要求我們減少對一次性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隨之便提上了日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一改過去的只是對傳統能源補充的地位,而要成為今后能源的主導。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不僅具備清潔無污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點,而且在預防突發事件、軍事等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98年,原國家計劃委員會更名為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工作性質更加側重于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的宏觀調控,在機構精簡的情況下專門設置了節能和新能源處。在各部門的共同支持下,“乘風計劃”、“光明工程”等計劃正在實施,各項工作出現了嶄新的氣象.也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和國際影響。1999年,國家發布《中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1999白皮書》,更進一步強調了發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戰略意義和政府對此的高度重視。在政府的大力倡導下,近幾年.我國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太陽能、風能、氫能等領域均有了喜人的成效。
回顧中國的能源發展史,就是一個對能源的認識不斷深入的過程。從最初的盲目開采利用,到現在的節能、尋求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利用,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比較有戰略性的能源發展規劃。在正確觀念的指導下,我國的能源將走出匱乏境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將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