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利用大米草實現氣電熱聯供1畝大米草氣化發電節省1~1.5噸標準煤
由山東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的大米草氣、電、熱三聯供技術研究課題近日通過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持的項目鑒定,此舉意味著被列入國家首批外來入侵物種“黑名單”的植物大米草有望化害為利,成為高效利用、高度清潔的生物質能源。
大米草早在1963年被當作保灘護岸、促淤造路的“先鋒植物”引進我國,但由于其迅速蔓延造成了局部生態失衡和航道阻塞,超出人為控制范圍,成為我國首批列入外來入侵物種“黑名單”的16種動植物之一。大米草在我國的蔓延面積現已超過5000萬畝,山東的東營等地也已發現大量生長的大米草。
大米草氣、電、熱三聯供技術采用熱解氣化技術,將大米草在缺氧狀態下加熱反應,使碳、氫等物質變成一氧化碳、氫氣、甲烷等可燃氣體,通過凈化處理后,為炊事、發電、供熱等提供清潔、廉價的綠色能源產品。該研究項目已填補了國內空白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了解,o.5公斤大米草可生產1立方米可燃氣,3公斤大米草產生的燃氣完全可以滿足一家三口一天的用氣,費用僅為1元左右。兩立方米可燃氣可發電1度,費用約為o.35元。大米草生物質能源不僅價格低廉,而且燃用過程中對大氣的污染很小,產生的氮氧化物一般低于0.2%。據實驗測定,使用1畝大米草氣化發電,可節省1~1.5噸標準煤。根據大米草繁殖速度,每年每平方米大米草草場可生長150~2640株大米草,每公頃可年產鮮草15~30噸。一旦轉化成清潔能源,大米草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將十分可觀。
目前,濟南市沙三村秸稈氣化站已成為大米草氣、電、熱三聯供技術研究的試驗站點,山東夏津縣、江蘇連云港、浙江寧波等地也已向當地政府提出申請立項,可望成為我國首批大米草氣、電、熱三聯供發展地區。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