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提出了“十一五”期間中國名牌產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八個方向。
一是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在信息、航天、航空、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核工業、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優先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名牌產品,加速先進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步伐,提升自主品牌的科技含量。
二是提升國家技術實力的先進制造業產品。在裝備制造業領域。圍繞科技進步和新型工業化的要求,促進技術改造與產業升級。在重大成套技術裝備、精密制造、工作母機、汽車、工程機械及關鍵基礎零部件、金屬及建筑材料、石油化工裝備、航空制造、船舶建造、建筑工程等領域內培育出一批滿足國民經濟建設需要的支柱品牌。
三是對促進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有較大影響的產品。在食品、化肥、農藥、農機、林業、農副水產品深加工等領域,加大名牌產品的培育力度,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性和可靠性.促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推動特色農業發展。
四是資源節約型產品和環境保護型產品。在環保及新能源領域,以環境保護、工業節能、資源綜合利用、新型材料等為重點,加快綠色、節能、環保、生態型產品自主品牌建設,積極培育一批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節能環保及新能源領域的示范性品牌企業及名牌產品。
五是以自主品牌出日量大的產品。在紡織、輕工、機電、農產品等優勢出口領域,努力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引導企業擴大自主品牌出口比重,提升自主品牌盈利能力,走專業化品牌發展道路,支持優勢品牌向世界名牌發展。
六是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要的消費品。在消費品領域。以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求為導向。提升大眾消費品的技術含量和品牌價值,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名牌產品,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有效引導消費。
七是凝聚中國文化特色的優勢產品。在特色食品、傳統工藝美術品、首飾及裝飾制品、文體用品等行業中,培育一批凝聚民族文化的特色品牌。向世界輸出中國品牌和文化。
八是符合現代服務業發展方向的服務業優勢品牌。在交通運輸、郵電通訊、商業物流、賓館旅游、醫療衛生、金融保險等行業。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服務精品項目和服務名牌,發展競爭力較強的大型服務企業集團。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