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目下午,太原南中環街,剛成立不久的山西省唯一一家獲得國家審批的“煤變油”技術產業化公司——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大門緊閉。兩天前,國家發改委發文規定:在國家煤炭液化發展規劃編制完成前,各級投資主管部門應暫停核準煤炭液化項目。目前,煤制油品和烯烴尚處在工業化試驗和示范階段,還存在風險。目前開工建設的十幾萬噸規模的煤制油、煤制烯烴裝置多數不夠經濟規模,技術不夠成熟。動輒幾十億元的投資項目,可能會像小煉油那樣遭到淘汰……
“煤變油”的現狀
所謂的“煤變油”,簡單說就是利用化學合成手段,將固體的煤炭直接或間接地轉化為高能量的液態油。作為煤炭大省,山西省一直將煤炭能源轉換及深加工列為調整產業結構的主要方向,據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所作為全省以至全國煤炭化工科研的領軍單位,在經過長期的研發之后,已經較成熟地掌握了間接“煤變油”技術,其技術成熟度,基本上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今年4月底,山西省在較好掌握“煤變油”技術科研水平的基礎上,向大規模生產化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完成注冊,隨后正式在太原高新區掛牌成立.這也是我國第一個資本和技術結合的煤制油技術產業化公司。該公司由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聯合產業界合作伙伴內蒙古伊泰集團、神華集團、山西潞安集團、徐州礦務集團和連順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在聯手參股煤間接液化技術的5家企業中,4家是各地大型煤炭企業。 、
CK~t,,從去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煤變油”項目也在紛紛上馬。民企內蒙古伊泰集團一期16萬噸的煤制油項目已在準噶爾奠基,神華集團位于鄂爾多斯的煤直接液化項目一期100萬噸工程也已完成30%,寧夏回族自治區寧煤集團、陜西煤田、兗礦集團均紛紛高調宣布:投入巨資,進行“煤變油”項目的建設。
“煤變油”的障礙
就在“煤變油”成為投資熱門時.其高耗能、高成本、高污染的討論也風生水起。據太原煤炭交易市場的相關人士介紹,作為~類前沿科技,“煤變油”項目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發達國家也在積極探索如何將“煤變油”從實驗室走向生產領域的更好方式,但無一例外都還屬于試驗示范階段。
據專家介紹,“煤變油”項目成本投入十分高,如果建萬噸級的“煤變油”示范廠,需要投入6億元至7億元,但這個規模還無法產生利潤.若產生效益需要百萬噸級,需要投資上百億元。而“煤變油”項目屬于對煤炭的大量消耗項目,即生產一噸成品油往往需要消耗掉3噸至5噸的煤。與石油一樣,煤炭也屬于不可再生資源,以一種不可再生能源來替代另一種不可再生能源,其價值如何還有待評定。
太原煤炭交易市場專家分析,“煤變油”項目之所以暫停審批,還在于其環境污染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因為將煤炭轉化為運輸燃料時,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原油精煉工藝的7倍至lO倍.同時,“煤變油”對水資源需求量極大,必須建立在水源地附近.包括山西在內的產煤大省,基本上都處于缺水嚴重地區。
“煤變油”的前景
國家限制“煤變油”的大規模上馬,對山西省相關產業會有什么影響?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暫停審批新項目上馬.表明國家對“煤變油”項目的大規模生產建設采取了謹慎、限制的態度,對于山西相關企業來說,影響肯定是存在的。但對科研方面影響不大,他們還要搞如何成功進行生產運用的科技研發。
記者又聯系中科合成油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目前該項目還處于中試階段,尚沒有正式生產,對于政策變化,他表示十分敏感,不方便多說。
山西社科院能源研究所夏冰研究員認為,為了尋找石油的成功替代品,擺脫對石油進口的依賴,“煤變油”將是我國能源轉型的必然采用方式,但是大規模生產條件的不成熟.“煤變油”技術還無法成功地商業化。而國家暫停對煤炭液化項目的審批.也是為了限制企業目前的盲目投資.防止整個行業走入彎路,以及“煤變油”可能帶來的資源浪費。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