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開發出生物質顆粒燃料冷成型技術
“生物能能量密度極低、高度分散和腐蝕性強等特點。所以要通過生物質顆粒燃料冷成型技術等發展.把生物轉化成生物質顆粒等在我國農村和小城鎮推廣利用。不能盲目照搬國外經驗,進行大規模地工業氣化、液化或發電。”在今天舉行的“中日生物質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說。
倪維斗說,石化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應根據各自特點,因地制宜地進行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常規石化能源是大自然通過十幾億年把太陽能量“加工”、“遷移”、“富集”,能量密度高度集中;同時電網,天然氣輸送管道和石油運送網絡等基礎設施都非常完善,因此。這些集中能源要重點研究高效開采、低污染轉移、提高發電效率等技術,應用于大工業生產。
倪維斗說,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和農業部等支持下,清華大學已開發出了生物質顆粒燃料冷成型技術和設備,并在北京懷柔區組織了示范項目。通過顆粒成型機直接壓制,把秸稈、木料殘渣等轉化成大小一致的生物顆粒,其燃燒效率超過80%以上(超過普通煤燃燒約60%的效率);燃燒效率高,產生的二氧化硫、氨氮化合物和灰塵少.m于農村每年上億噸煤炭低效率燃燒被替代,減少了空氣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
據專家介紹,我國雖在大力探索生物能等再生能源利用,但因技術水平和資金投入等制約,利用效益還不盡人意,所以必須加快相關新技術和新設備研發,實現各種能源合理利用,提高使用效益。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