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構筑產業第一核心競爭力皇明開創太陽能可持續發展模式
“與發達國家不同,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太陽能產業走的是一條企業自主發展的道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即將頒布施實之時,記者目前采訪了該法的提案人、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黃鳴先生,他自豪地告訴記者,皇明開創的中國太陽能可持續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世界太陽能商業化發展的典范,各國爭相學習的樣板。
據黃鳴介紹,目前,中國太陽能光熱利用占世界總量的76%,僅皇明一個企業累計推廣的太陽能就相當于整個歐盟7~8年、整個北美16—18年的推廣總量;年平均推廣量則相當于歐盟的總和、比整個北美的兩倍還多.2005年,皇明的市場推廣量更是翻番,將達到200萬平方米,相當于整個歐盟的兩倍、北美的四倍,并且每年還在以20%~30%的速度遞增。
值得驕傲的是,與家電等產業不同,中國太陽能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將核心技術的掌控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使該產業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早在2000年,皇明集團就和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章其初博士合作,采用三靶干涉鍍膜技術研制生產出“三高”真空管,牢牢掌控了太陽能研發的核心技術,建立了具有強勁核心競爭力的自主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不僅在太陽能光熱方面.在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溫屏節能玻璃、太陽能光電等方面,中國的技術水平和推廣模式同樣處于世界領先地位。2004年,皇明建成第一幢全面利用太陽能的“零排放”別墅,擁有獨創太陽能與建筑結合成熟方案30多種,遠遠走在世界前列。2005年10月.在上海舉行的第十五屆國際光伏科學與工程大會上,皇明推出的“龍光1號”中空BIPV(建筑一體化光伏組件)作為會標閃亮登場,震驚了與會國內外專家,成為展會上最受矚目的產品。該產品創造性地提高了光伏電池中空組件的功率和壽命,與建筑物完美結合,使電池組件大規模應用于現代建筑成為可能,為我國光伏產業市場化推廣拓寬了道路。
黃鳴告訴記者,在近日北京召開的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上,他為中國能源問題算了一道“加減法”。他指出,在能源緊張時,人們通常“做加法”,增建電廠,擴大裝機容量,這其實是飲鴆止渴。應該“做減法”,采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規能源。開源與節流并重,開源是開拓可再生能源,而不是常規能源。用可再生能源減掉常規能源,這樣一出一人收益不止雙倍。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