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電聯產在憂郁不安中游走
又到了城市供暖的季節。然而,華電武昌熱電廠廠區里卻一片寧靜,往年這個時候早巳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但今年夏季之后,整個廠區就見不到幾個人.儲煤場里沒有一點存煤,發電機組和鍋爐靜靜地躺在廠房里也有些時日了。從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遠在200公里外的荊門石化總廠裝機3.1萬千瓦的余熱電站和湖北洋豐集團裝機1.2萬千瓦的綜合利用電站也從9月底開始了長時間“停機檢修”,而在今年更早些時候,裝機1.2萬千瓦的荊門煤矸石電廠已宣布關停。熱電聯產的尷尬
“工商銀行已經向熱電聯產、資源綜合利用等行業下達了放貸‘禁令’,同時建設銀行也于不久前發布了類似文件:顯然,銀行已經將熱電聯產行業列為了高風險行業。”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不無憂慮地說。受產業結構調整中一些小火電“偷梁換柱”的影響,雖然有著高效用能、環保以及調峰等功用,熱電聯產在中國的命運卻與受人詬病的“小火電”相等同。
由于熱電行業的特殊性,其投資主要來源于合資、銀行貸款以及民營資本,一旦銀行撤資變為現實,對其他兩個投資來源的信心將是很大的打擊;而資金缺乏對于整個行業想要扭虧為盈的愿望更是當頭一棒。與此同時,煤價、運費價格長期居于高位增大了企業成本.而競價上網又導致電價和利潤空間下降.環保壓力進一步加大,排污費將進一步增加。在國家四部委聯合下發《關于發展熱電聯產的規定》鼓勵建設熱電機組的第五個年頭,熱電聯產卻遭遇連續兩年虧損的尷尬境地。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委會高級顧問王振銘介紹,自2003年1月以來。煤價已連續30個月上漲,使得熱電企業普遍面臨不盈利、甚至連續虧損的嚴峻挑戰。在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委會統計的14家“熱電企業實際運行狀況”中,、有半數以上的企業虧損,虧損額最高達1700多萬元;蘇州某熱電公司2004年經營狀況是“由于年度電煤成本超過上網電價,少發電只供自用”。熱電聯產行業目前幾乎到了全行業虧損、難以生存的危險境地。
王振銘同時也指出,熱電聯產企業的規模較小,在利益格局上不屬于大型國有電力集團,因此在燃料供應和電價上受到更多的歧視。盡管“煤電聯動”方案的出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煤炭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但該方案目前只適用于省級電網以上的大電廠,而小型熱電廠還尚未受到此優惠政策。除此以外,熱電另一個主要產品熱能的價格長期未得到體現。“救命稻草"
繼煤電價格聯動機制成功實施半年后.
“熱電聯產的熱效率都在45%以上,比火電廠的能源利用率高出10個百分點,在當前我國能源緊張的形勢下,有其明顯的優越性。”王振銘說.熱電企業困境的破題關鍵在于推動“煤熱聯動”政策的實施,而且在競價上網中力爭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建立“能效優先”原則。同時,推動電力改革過程中,電網過網費應取消“郵票法”,建立符合節能原則的按照實際距離和電壓等級收費的新方法。
王振銘認為,即使是已經出臺的煤熱聯動方案離理想狀態也有距離。“這一舉措似乎更多是指向熱電產業中為居民供暖的那一部分。‘煤熱聯動’政策應該解決整個熱電行業面臨的困境,而且市場煤價瞬息萬變.工業用熱價格也應該“隨行就市。”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