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腦”裝備中國
[HTML] 6年前,華中數控還是一個蝸居在大學校園內的作坊式企業。而今天,展現在記者眼前的卻是一個坐落在武漢東湖開發區工業園的"小巨人"。他們的數控裝備不僅為嗷嗷待哺的中國制造業注入了動力,還讓跨國公司壟斷我國高檔數控機床"大腦"的時代一去不返。 '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時任華中理工大學校長的黃樹槐參觀日本某公司,該公司的接待人員拿出3種分別出口到不同國家的數控系統產品樣本說,賣給中國的是功能經過裁減的產品。
從日本回來后,黃樹槐決心一定要把數控系統拿下。他利用高校的跨學科優勢,傾全校的力量,組織了機械、自控、計算機等方面的老師,成立了華中理工大學數控工程中心。從此,華中理工大學開始了大規模的數控系統研究與開發工作。
"中國一直在努力追趕國際先進的數控技術。國家自'六五'以來每年都投巨資攻關。"從事幾十年數控技術研究的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林奕鴻感慨地說。 ,
林奕鴻回憶,過去數十年投入數億元開展數控攻關,但總體思路還是引進國外技術。結果,國產的中、高檔數控機床超過90%使用進口數控系統,而兩家外國公司這類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超過80%。他們通過與中國企業合資"本地化"散件組裝獲取了巨額利潤,通過"高附加值產品出售一落后技術轉讓一合資辦廠"等途徑一步步鞏固擴大中國市場。
"如果數控機床全都配備國外數控系統.即使產業發展壯大,我國機床廠也不過是國外產品的'加工中心'、'組裝中心',而不是制造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幾代數控專家通過慘痛的教訓悟出一個道理:對于數控系統這樣的戰略高技術,靠花錢引進難以實現;盲目效仿國外,只能受制于人;中國數控產業的唯一出路就是走自主創新之路,用中國人自己的核心技術振興中國數控產業。 '
1994年,現任教育部部長、時任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學院院長的周濟主管數控工程中心。在總結國內數控系統研究開發的經驗教訓之后,結合我國機械制造行業的實際,拋棄了西方普諞采用的"基于專用計算機"的研發恩路.幸"以通用工業微機為硬件平臺.以Dos、Windows(操作系統)YJ開放式軟件平臺"的技術路線。
這一創新的技術路線避開了制約我國數控系統發展的硬件制造"可靠性"瓶預,通過軟件技術的創新,實現了數控系統技術的突破.用通用的工業計算機和電子器件自主開發出打破國外封鎖的4通道、9軸聯動"華中I型"高性能數控系統。將創新思想轉化成為科技成果,完成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第一級跳"。
好的科技成果若不能及時轉化成高科技產品,占領市場并實現產業化,往往研究成功之目便是項目終結之時。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是與市場接軌。為了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周濟當時提出了用科技成果吸引風險投資,組建了華中數控公司。華中數控一批年輕、高學歷的創始人,全身心投入到將科技成果轉化成工業產品的"第二級跳"中。 .
在科技成果產品化的過程中,.這些來自高校的創業者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克服以前"重科研,輕工程化;重論文,輕工藝;重技術,輕市場"的思想觀念。殘酷的市場競爭,教會了他們一條實實在在的經驗:確定產品的合理市場定位是科技成果轉化成敗的關鍵;盲目追求技術超前、功能繁多的產品,反而有可能不被市場認同。
華中數控總工程師、副總經理朱志紅表示,遇到這種情況,要認真分析用戶的需求,減少不必要的功能.使產品更加實用、穩定可靠和價格低廉。
產品磨合得比較對市場的路了,但依賴國外技術的慣性,阻擋了人們的視線。因此,由高校成果孵化的產品,市場推廣進程并不像想象的那樣順利。為此.華中數控避開與跨國公司正面競爭,選擇了國外企業不愿意做的舊機床改造和教育培訓市場,"讓開大道,占領兩廂"。創新的市場策略為華中數控換來了第一批用戶。
華中數控緊緊咬住這塊市場,:~LtL實實地"啃"了幾年"硬骨頭"。在這個過程中,公司練好了"內功".同時也逐漸樹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華中數控開始向"進軍大道,鞏固兩廂"的第二步戰略目標挺進.與數十家國內一流主機廠實現了批量配套。華中數控已經成長為中國數控行業名副其實的排頭兵,實現了從數控產品到產業化的"第三級跳"。
華中數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高性價比的高、中、低端系列數控系統產品中,有8個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有近萬套系統應用于國內機械、汽車、能源、航空航天、教育等行業。去年.華中數控公司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翻了一番。華中數控實現了自身跨越式發展,6年內年產值從3000萬元增長到2億元。
如今.華中數控的中高檔數控系統已成為國內的主要強勢品牌,華中數控人"用中國大腦,裝備中國"的夢想正在變成現實。董事長陳吉紅說,華中數控趕上了國家制造業發展的好時機,下一步,華中數控將抓住機遇,不斷創新,進一步做大做強,真正實現從一個高校企業向社會化市場競爭主體轉變的"第四級跳"。沿著實現中國數控系統產業化、標準化和國際化的道路,把華中數控打造成我國數控系統產業龍頭食、lf/.[/HTML]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本網站站長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