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二核杯”2005年中國產業經濟十大新聞、十大事件出爐
由中國產業報協會所屬的71家產業經濟類報紙共同推舉的2005年中國產業經濟十大新聞及中國產業經濟十件大事日前出爐
“秦山二核杯”2005年中國產經十大新聞
1.“十五”計劃全面完成。到2005年年底.我國走完“十五”輝煌歷程。“十五”期間我國進入經濟增長的上升期,經濟增長速度年均計劃為7%,實際可達8.8%。‘自2004年起我國人均GDP就已經超過1萬元。其他主要發展目標均已全面實現。
2.全國財政年收入突破3萬億元。全國財政收入從1萬億元到2萬億元用了五年時間,從2萬億元到3萬億元僅用了兩年。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從2000年的不到15%預計提高到2005年的20%左右。
3.“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神舟”六號飛船于
4.青藏鐵路全線鋪通。
5.發電裝機容量達到5億千瓦。2005年,全國新裝機超過6000萬千瓦,到年底,發電裝機容量突破5億千瓦,年發電量達2.4萬億千瓦時,兩項指標均居世界第二位。
6.汽車出口量首次超過進口量。截至2005年10月,我國汽車進口12.8萬輛,出口13.5萬輛,主要是自主品牌。到2005年底,我國私人擁有汽車達到1700萬輛,五年增長一倍多。五年來,約600萬個家庭圓了轎車夢。
7.信息產業“十五”計劃目標提前完成。在我國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數量躍居世界第一位之后,2005年又實現電話村村通“十五”目標;手機普及率達到30%,我國已成為手機第一產銷大國;網民人數突破1億。
8.造船突破1000萬噸大關。我國造船產量已連續十幾年位居世界第三.但占世界造船總量的比例一直在7%,-8014以下。2005年造船已突破1000萬噸大關,占世界造船總量的比例可達到1 80,4以上。
9。我國自主創新的秦山二期核電站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我國第一座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運營的商業核電站——秦山二期核電站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實現了核電國產化的重大跨越,是自主創新的重大典型。
10.吉林石化雙苯廠爆炸引發重大水環境污染。
1.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圓滿結束。國務院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統計局
2.全面減免農業稅。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延續了2600年的農業稅“十五”期間開始退出歷史舞臺。目前全國免征農業稅的省份已從2004年的8個擴大到28個。2005年全國農民將減輕農業稅負擔220億元。國家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132億元。
3.壟斷行業改革進一步深化。固定電話領域壟斷已被打破,電信行業形成·完全的競爭格局;電力市場化深入發展:民營資本進入民航,奧凱、鷹聯等民營航空公司陸續開航;鐵道部撤銷所有鐵路分局,實行鐵路局直接管理站段。
4.國家將抓緊解決部分產業產能過剩。2005年前11個月粗鋼生產突破3億噸,成為全球首個年產鋼量突破3億噸的國家。但鋼生產能力已大于市場需求1.2億噸。鐵合金、焦炭、汽車行業均存在產能過剩問題。水泥、電力、煤炭、紡織也潛在產能過剩。對此國家出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
5.我國推進自主創新。實施品牌戰略。我國雖然有近:200種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很少,出口產品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不到10%,名牌發展滯后。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被提升到國民經濟發展的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6.我國開始實行有管理的人民幣浮動匯率制度。
7.中美紡織品談判塵埃落定。
8沖哈原油管道投產。全長962公里由中國石油集團和哈薩克斯坦國家油氣公司共同投資的中哈原油管道于
9.我國大陸科學鉆探和地質勘查獲重大成果。進尺
10.煤礦安全生產形勢嚴峻。2005年以來發生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煤礦安全事故就有4起。國務院高度重視,對煤礦生產進行整頓,嚴懲官商勾結,強化煤炭安全生產管理。入股煤礦的政府官員已撤資5.6249億元。
[/HTML]